朝鲜导弹危机的背后

作者: 刘柠

去年底以来,随着美政权的交替,朝韩关系骤然紧张:所有陆上通道被切断,边境封锁,两国均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不仅如此,在黄海海域,甚至发生了小规模军事冲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此前积10年之功好容易达成的南北经贸交流成果已化为乌有,一切退回到原点。

据韩国《朝鲜日报》2月13日报道,在李明博就任总统一周年之际的2月25日前后,朝鲜有可能完成“大浦洞2号”远程弹道导弹的全部发射准备工作。如此,时隔3年,国际社会不得不再次面对平壤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先发制人式急进攻略的威胁。就像朝鲜缺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旦发射,将不知坠入何方一样,由此带来的变数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意味极大增殖了东北亚地缘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使正疲于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相关各国再度陷入雪上加霜的被动局面。

今年早些时候,美韩两国通过间谍卫星捕捉到朝鲜平安北道一处军需工厂附近,有装载了圆筒状物体的货运列车在移动的信息。因物体被包装物覆盖,其“真身”无法确认,但从长度和形状上判断,极有可能是“大浦洞2号”型导弹。继而,进一步的情报表明,导弹已被运进位于咸镜北道舞水端里的发射基地。基于对朝制导弹的制造工艺、发射程序的掌握,美朝两国情报部门分析认为,导弹在发射基地被组装后,还需发射台就位、垂直启立、液体燃料注入等作业,就目前的进展情况来说,作为金正日总书记的诞辰(2月16日)大礼事实上已来不及。但从朝鲜一贯的性格逻辑及“大浦洞2号”型导弹的物理性状来考虑,既然发射准备就绪,一般来说一定会射,关键是射的时机。

上述“敌国”总统就任一周年的2月25日,无疑是一个重要节点。其次,六方会谈国家对平壤的重油支援3月份将告罄(美俄份额已提供完毕;中国份额3月初结束;而韩国剩余额度(5.5万吨)和日本分担额度(20万吨)则分别以平壤不履行核验证义务和绑架问题无进展为由而搁置),这很可能成为平壤发射的口实。再有,在即将于4月初召开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上,金总书记将再次被选为国防委员长,而4月19日系金就任此军界最高职务的15周年纪念日。为此,军事部门未必没有“以辉煌的军事成果向最高统帅献礼”的考量。而如果3年前的试射确像西方所分析的那样是一个“失败”的话,那就更有必要重新操练。因此,综合以上背景,关于发射时机的“3月说”确乎是比较靠谱的推测。

对平壤来说,在所有的意义上,其国内状况确实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去年下半年以来,金正日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虽然表面上最大的危险已经过去,但围绕“立太子”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震荡等情况表明,旨在确立第三代世袭的政治安排已然着手,一些军政要职已开始被重新洗牌。如此动静,必然释放出相当能量,引发社会的共振是肯定的。而为了过滤那些有可能溢出政权掌控范围的“有害波长”,对意识形态和社会的控制越发升级。90年代中期以来,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而自然出现的国内黑市,在2003年前后本来已经以所谓“综合市场”的形式一度获得国家认可,但两年前开始,管制强化,到去年底已被全面取缔,代之以矛头直接对准韩国的“准战时经济”。

之所以不惜付出代价,坚决扼杀对国内经济发展不无积极作用的市场经济萌芽,除了“稳定压倒一切”的传统思维定势之外,还有对随着市场经济的蔓延,百姓流动增加而产生的信息增殖的恐惧。尤其是军方,对过度依存韩国经济一向抱有相当的恐惧:一旦金正日的健康问题出现异变,情报首先会向南方泄露。去年的情况似乎也证明了这点。

而更令军方头痛、危机感大大强化的是,最近,为打破经济萧条长期化的僵局,在平壤高层,出现了“改革开放必要论”的声音。对军方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危险的分裂信号。因此,把这种声音扼杀于“青萍之末”,以防“国内小气候”乘国际形势做大成“国际大气候”便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防止离心力矩增加,只能加强向心力矩,即强化政权凝聚力。而要强化政权凝聚力,除了传统意识形态手法之外,矛头对外,是一个效率颇高的玩法,向为平壤乐此不疲,这次亦难例外。

就朝核问题中最关键的因素美国因素而言,虽然希拉里国务卿将于本月16日踏上巡访东亚四国之旅,包括对中日韩三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政策协调可望有所进展,但作为奥巴马新政权的通盘性对朝政策,则尚处于清理、检讨布什前政权“遗产”的阶段,完全明晰化尚待时日。一般说来,将会继续始于前政权的六方会谈的“既定方针”。而此番外访期间,希拉里将会见日本绑架受害者家属;另在日韩两国的动议、调整下,前朝鲜女特工、1987年大韩航空民用航班爆炸惨案的始作俑者金贤姬将被安排会见其接受日本人化教育的日本女教师、同为绑架受害者的田口八重子(已死亡)的家属。这说明,六方会谈国家共同应对朝核问题的新一轮统战协调正在深化。在这种情况下,平壤再次变得焦虑难耐,种种迹象表明,试水再射“大浦洞”,除了上述基于其国内现实的考量之外,基本上是出于惯用的战术,在谈判前企图加大砝码,借此向华盛顿要价的变相撒娇、敦促之举。

对此,10日,希拉里国务卿表态说:“希望近来数周朝鲜的行动不会成为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威胁。否则的话,东亚各国将无法容忍。”这可以看成是代表东亚各国的表态。而面对美国的牵制,平壤继续王顾左右而言他,针对日前访朝的美民间代表团的到底发射与否、发射的是导弹还是卫星及何时发射的质询,平壤只淡淡地答道:“反正到时候就知道了。不会成为(美国的)威胁。”

去年11月,美国家情报机构(NIC)发表了一份题为《全球趋势2025》(Global Trend 2025)的报告书,正式把朝鲜定义为“有核国家”;同时,另一份五角大楼出台的报告中,提到“亚洲大陆沿岸,已经有5个有核国家”,把朝鲜与中、俄、印、巴并列第5个“有核国家”。显然,华盛顿已修正了3年前基于平壤核试“失败”基础上的、所谓“其核试验尚未达到核武器的水平”的判断。而布什政权后期做出的基于某种功利性、权宜性的、对朝鲜核开发现状的评估,则被批评为“过小评估”,正在被从政策上加以矫正、调整。可以说,随着奥巴马对朝政策的逐步明晰化展开,此前被遮蔽了的有关平壤铀浓缩开发和核扩散方面的问题,肯定会受到追诉,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为奥巴马有的是时间。

所以,朝鲜屡试不爽的以节骨眼上发射导弹或核试验来闯关的大胆博弈战略,此番能否奏效,能否收获白宫签单的富于成果的回报;进而言之,会不会反而导致某种与打出的砝码不相称的“逆效果”,其实还真说不准。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刊登日期: 2009-02-25 10:34:00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