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局对美式民主的示范效应不太担心了

一位外籍哲学教授在中国的顶尖学府观察到,大多数学生都对奥巴马获胜其实漠不关心,同时政府的报导客观而无偏见,这似乎意味着,中国政府对美国民主典范的示范效应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担心了,而原因就是中国政府表现出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更有信心了,她不害怕海外的比较,也并不需要通过从海外找样板来获得启发。

这基本上是刊登在异议杂志(Dissent Magazine)上的哲学教授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的一篇题为“次日:奥巴马与中国”(The Day After: Obama and China)的文章的观点。

目前在中国的清华大学任教的加拿大籍教授丹尼尔在这篇文章中说,巴马热潮席卷全球,人们对奥巴马的未来任期抱有很大期望,认为他将使得人们心中的美国梦复苏。在中国,这种梦想在将近20年前,被坦克碾过天安门广场而破灭了。如今奥巴马能够带回这个梦想吗?

我们在北京可以说的是,奥巴马的胜利尚没有扼杀这个梦想。在作者所在的系内,一名研究生在美国大选前是这么说的:“如果奥巴马输了,我不知道我还能对民主有什么好说的。”他对奥巴马的获胜感到欣喜异常,认为美国政坛的世代更替显示出“民主的重要性。”然后,他还进一步表示,“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也可以有这样的大选。”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都对奥巴马获胜漠不关心。在公开的网站上,有少数有关美国政局的辩论。人们似乎对中国大陆和台湾领导人之间的会谈兴趣更大。是的,美国大选的结果由中央电视台转播。就如4年前一样,转播的角度并无明显偏见,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对美国民主典范的示范效应已经并不怎么担心了。

2004年时,中国民众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都记忆忧新,因此,民众对美国的普遍看法是,美国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而不是一个理想的民主国度。如今,全球金融危机又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死灰复燃的契机,而美国的“上层建筑”争夺政治领导权的斗争并不能燃起民众的热情。

这种态度也有可能是中共的宣传造成的。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情况,因为,中共的宣传手法在20年前就失败了。另外,国际新闻的平衡性相对较好,不存在明显的偏见,不像国内新闻那样一个劲地宣扬国家领导人的成就,封锁任何的坏消息。

丹尼尔在这篇文章中分析,那么,中国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们为什么没有像海外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们那样,被“奥巴马热”所倾倒呢?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中美两国自911事件以来,在布什当局把他们的注意力从中国转到其他假设的对美国的威胁上后,美中就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中国人对改变美国对华政策没有多少热情。而奥巴马在竞选拉票期间所阐述的对华政策,例如,加强美国的贸易保护,谴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这些,对中国而言绝不是什么好事,而他对北韩和台湾的观点,与当前的美国外交政策相比,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改善。

另外,奥巴马作为受压迫的少数族裔的出生背景,以及他凭借着才能和运气登上美国政坛顶峰的好莱坞式故事,在中国的反响也不大。设想一下,如果它变为一个中国版的“奥巴马”会是怎么样?这无异于让“一位西藏人坐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位置”?这听起来确实并不怎么振奋人心。

与流行的报导相反,种族歧视的态度在中国受过教育的阶层中,影响力是很弱的。当然,如果在美国出现一名美籍华人的政治领导人,那肯定会引起中国人更多的兴趣,但是,这种身份特征的相同,并不是中国人身上才有的,而且,也不能解读为对其他族裔的种族歧视。

丹尼尔更认为,另一个削弱中国的“奥巴马热”的因素,就是中国现在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更有信心了,她并不需要通过从海外找样板来获得启发。中国固然会因为这次金融海啸而损失惨重,据广东省的一个地方贸易协会估算,到明年1月份,当地的4.5万家工厂中,将有9,000多家倒闭。然而,中国也从中得出的教训,就是需要降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性,通过控制资本,开发中国的内需市场,而且要加强市场监管。

在政治上,中国人越来越厌恶西方式的民主,他们认为,那种政治制度会导致政局动荡和降低经济效率。中国的地方各级政府也在广泛地实施民主,但是,很少有人呼吁举行全国性的大选。许多知识分子都从传统中寻求新启发,例如,通过免费和公正的考试,选择社会精英,成为领袖。丹尼尔在文章最后写道:那么,奥巴马能做些什么,来扭转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呢?他手上握有的牌非常差火,他的最佳选择可能就是控制好美国力量的和平衰退,与此同时,尊重其他的经济和政治的选择。但是,如果他表明,民主制度确实可以产生真正伟大的领袖,用孔子的话就是明君,从而向世界证明民主制度是最好的,那时候又会怎么样呢?要想实现这种情况,奥巴马就必须要打击民粹主义和顶住狭隘的利益集团的压力,显示出他可以实施有利于整个世界的政策。

换句话说,奥巴马需要创造一个奇迹:他需要对付全球气候变暖;需要挽救美国经济和关注在国际贸易中的贫穷国家;需要实施前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的提案,争取全球禁止核武器;在不会残留一大团纠纷的情况下让美国军队撤出伊拉克;以及减缓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完成所有这些之后,美国政治系统就有可能会再次成为大部分中国学生、知识分子和党内改革派的向往所在。

丹尼尔•贝尔目前在清华大学教政治理论。他的一本2008年的最新著作是“中国的新儒学:变动社会中的政治和日常生活”(China’s New Confucianism: Politics and Everyday Life in a Changing Society)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纵览中国》发刊词

普林斯顿中国学社主办的《纵览中国》网站,值此历史性震荡的时刻,应运而生。
本刊将竭其所能,承前启后,尽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言论责任。其基本目标,是建构海内外独立的中国知识人的一个思想平台,一个富于包容性的有效的国际论坛,一个沟通中国境内外观念和价值的精神桥梁,从而呈现中国独立知识界的观察与运思。恳请各界明鉴,共襄义举,守望相助,应对时艰。殷殷之愿,谨此布达,是所至望。

中国知识分子的才具和苦难

策纵先生是个忠厚正直的正人君子,他的诗词好、文章好,学问更好,少年时连篮球也打得很好。才高者难免气盛,但他敏事訥言,谦虚谨慎。有这样的人品和学问,他一生受到过很多高人的器重,然而他不仅知遇感恩,还乐于施惠后进,知其人者皆誉之‘真君子’。

中国是民主的威胁

香港最后一任英国总督彭定康男爵(Chris Patten)称,中国的潜在威胁不在于其廉价的出口货品,而是“民主的灭亡”。

市场经济没有终结

首先,我们看到,美国政府接管银行跟我们熟悉的国有制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今天美国和西欧国家由政府持股一些大银行,只是过渡性的危机处理手段,不是让政府通过银行发财或实现“共同富裕”之目标。

点评克林顿对华政策

虽然克林顿时代的政治经济成就有目共睹,然而以克林顿在对华政策上总是显得摇摆不定、犹疑不决,使整个政策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缺乏中心理念和长远规划。

中国跻身“世界领导层”之后

可以说,未来几十年,二十国集团将是世界经济事务中的新领导机制,同时也是列强之间进行战略博弈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虽然欧洲希望继续扮演主角,而且其作用依然不能忽视,但以目前的趋势来看,真正的主角是美国和中国。

西方世界担忧:中国拥有航母将颠覆世界秩序

近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建造航母的话题“津津乐道”。尽管他们从没找到确凿证据证明中国的确有发展航母的计划,但却喜欢捕风捉影,妄加臆测。日前,国防部外办主任钱利华少将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就航母问题发表了简短看法,被立刻解读为其暗示中国即将建造航母。西方各媒体纷纷转引这一消息,掀起新一轮炒作浪潮。

希拉里任国务卿对中美关系有影响吗?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正在紧锣密鼓地组建新政府,国务卿一职传说将邀请前第一夫人、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担任。美国方面消息说,希拉里已经决定接受奥巴马的邀请,接下届国务卿职务。这项人事可望于感恩节(二十七日)过后正式发布。有分析说,任命希拉里为国务卿对奥巴马形象有利,相信今后中美关系走向,也不会因为有关任命而有太大影响。